物料货号 | 中英文名 | 包装规格 | 市场价 |
FSQ-101S | ReverTra Ace® qPCR RT Kit | 40次份 × 1 | 300 |
FSQ-101 | ReverTra Ace® qPCR RT Kit | 200次份 × 1 | 1500 |
FSQ-101B | ReverTra Ace® qPCR RT Kit | 200次份 × 2 | 2760 |
FSQ-101C | ReverTra Ace® qPCR RT Kit | 200次份 × 4 | 5000 |
Realtime PCR用cDNA的合成
ReverTra Ace® qPCR RT Master Mix(Code No. FSQ-201)是利用本公司高性能逆转录酶『ReverTra Ace®』开发的Realtime PCR用的逆转录试剂盒,是包含逆转录反应用的所有组分的5×浓度的完全预混型试剂,只需添加模板RNA和水即可迅速地开始反应。另外,由于采用了*适用于Realtime PCR用短链目的片段cDNA合成的反应组分,可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制备适用于Realtime PCR的cDNA模板。 |
ReverTra Ace®qPCR RT试剂盒(Code No.FSQ-101)采用了本公司高性能逆转录酶『ReverTra Ace®』,反应效率非常出色。另外,通过改良,使得带入到Realtime PCR反应体系中的逆转录反应液的影响降到*小,即使在PCR反应体系中添加20%体积的逆转录反应液,也能表现出良好的扩增线性。因此,*适合用于表达量较少的mRNA的高灵敏度检测。由于精简了试剂盒的构成,可非常简便地进行操作。 |
●可得到更广的可定量扩增区域
将Oligo dT 与Random Primer按*适比例预混,可均一、高效地在RNA全序列范围内进行逆转录,因此可得到更广的可定量扩增区域。
●与Realtime PCR试剂的配合性良好
采用了对Realtime PCR反应体系影响*小的组分,即使在PCR中添加*多20%的逆转录反应液,也可以得到很高的直线相关性。*适用于表达量少的mRNA的高灵敏度检测。
●完全预混型试剂(仅FSQ-201)
本品为放置于-20℃也不会冻结的完全预混型试剂。只要添加模板RNA和水,就可以简便高效率地合成cDNA,且重复性良好。
●容易配制逆转录反应的阴性对照(仅FSQ-201)
因为添附有相同的预混型no-RT对照,能够方便地配制逆转录反应的阴性对照。
1.模板RNA量的添加量对合成效率影响的探讨
在ReverTra Ace® qPCR RT Kit的反应体系(10μl)中,分别添加HeLa细胞来源的total RNA 0.5μg - 0.5pg,分别进行逆转录反应。然后,采用和实验例2同样的方法进行cDNA合成量的比较。结果可见,在探讨的范围内,模板RNA的量和cDNA的得率密切相关,但无论模板RNA量的多寡,仍可维持很高的cDNA合成效率。由此可见,在目的片段浓度有差异的样品之间,逆转录反应效率的变化并不大,因此可将定量结果的误差控制在*小范围内。 |
|
2.与用其他公司产品cDNA合成量的比较 以来源于HeLa细胞的total RNA 100ng为模板,根据各公司试剂盒推荐的条件进行逆转录反应。然后,在Realtime PCR反应液(使用本公司SYBR Green Realtime PCR Master Mix)中分别添加上述的逆转录反应液各1% (V/V),用Realtime PCR对β-Actin和Polymerase ε的cDNA量进行定量。结果可见,在使用本试剂盒的情况下,两个目的片段都有*高的得率。 |
3. RNase H 处理与否对检测灵敏度影响的比较 以来源于HeLa细胞的total RNA 100ng为模板,使用ReverTra Ace® qPCR RT Kit(蓝线)及另外添附RNase H的B公司cDNA合成试剂盒,按各自推荐的实验步骤进行逆转录反应(B公司试剂盒分别按RNase H处理(红线)/未处理(橙线)两种方法进行)。然后,按和实验例1同样的方法检测β-Actin的扩增效果。结果显示,用B公司的试剂盒RNase H未处理(橙线)的情况下,检测效果大幅下降。而用ReverTra Ace® qPCR RT Kit(蓝线)进行反应,即便不追加RNase H处理也能显示出很高的扩增效率。已经过实验证明,用本试剂盒RNase H处理与否灵敏度相等。※本试剂盒不包含RNase H处理步骤。 |
4.与其他公司预混型cDNA合成试剂的逆转录效率(cDNA合成量)的比
以HeLa total RNA 100ng为模板,按各公司试剂盒推荐条件进行逆转录,然后进行Realtime PCR对5种目的基因进行定量。结果显示,使用本试剂盒的cDNA得率更高。 |
●cDNA合成
|
1)M. Hatta et al., Intl. J. Mol. Med., 9: 147-152(2002)
2)K.Miyazaki et al.,J.Bacteriology.,185:2219-2226(2003)
3)A.Nezu et al.,Biochem.J.,263:59-66(2002)
4)S.Nakashima et al.,J.Biochem.(Tokyo),131:241-246(2002)
5)S.Atsumi et al.,EMBO J.,20:5453-5460(2001)
6)Y.Yabuta et al.,Plant Cell Physiol.,41:666-675(2000)
7)S.Lee et al.,Gene,245:253-266(2000)
Copyright @2021-2022 cqfht.com 重庆金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渝ICP备2021010685号 技术支持:云威科技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,谢谢!